2016年6月7日星期二

「新周刊」天瓶座:簡而清林燕妮寫專欄

【刊物鉤沉】





幾經努力,終於找到「新週刊」的出生日期了。
1971年2月19日創刊,附圖就是當年的廣告式樣。
當時,是「香港青年周報」的姐妹報。

「香周」逢周三出版,「新周」就逢周五出版。
最初是走比「香周」較高的文學路線,寫專欄的作家,
計有簡而清、林燕妮、適然、海滴、草川、阿包、小克等。
後期還是要適應市場需要,內容還是以星座、電影、音樂
為主。而且,數次改版。

以下便是簡而清及林燕妮登在「新週刊」的專欄
,日期為:1971年6月25日。





2016年6月2日星期四

我辦的「新周 刊」比大陸的早26年。

書在燃燒


六十年代是香港周刊形式讀物蓬勃期


(原刊於明報周日讀書版) 






有關圖片說明請看文末



近日驚覺,原來「香港青年周報」若仍存在的話,尚欠幾個月,便是五十歲了。1967年1月11日創刊的。那個年代,在香港,是周刊形式出版的黃金歲月。「香周」之前,是「中國學生周報」,「青年樂園」等,「香周」之後,是「年青人周報」、「年輕人周報」、「新周刊」、「大拇指」、「大孩子周報」、「工人周報」,還有兩三份如Music Maker 專門性音樂刊物等等。其實,如果要研究香港本土文化,那段日子的周刊,是不能忽略的。


可惜,今天給人的印象,只有「中國學生周報」獨大,這也是有因由的,首先,「中周」歷史悠久,本身資料齊全,其次,當年的撰稿人在以後的日子裏,在社會中佔有一定的地位。但對當時年青人的影響力,是談不上的。「香周」能夠異軍突起,皆因應流行音樂與星座的潮流,其後的「年周」也走這一路線。六十年代,火紅年代,胡士托精神,年青人對於性愛觀念,開始改變了。眾多青年人周刊式讀物,造成了他們另一個自由思想的缺口。


友人告訴我,「青年樂園」也有網絡專頁了。在「香港文化資料庫」,竟然一條有關「香港青年周報」的項目也沒有。我覺得,是要為我創辦的「孩子」保留時間印記的時候了。

「中周」到今仍是一幢大廈,因為他是個大集團的產品,而「香港青年周報」只是一個人的手作,因私人因素,經不過歲月之流逝,只留下殘片而已。不過,如果今天不行動整理一下,連殘片將也無法留存下來。我卻仍抱樂觀,當年讀者作者,仍健在的,也會伸出援助之手的。

*****附圖兩張的說明:

大陸也有一份「新周刊」,刊名字體設計,似足當年我辦的「新周刊」,可是,大陸的「新」創刊於1996年,而我的「新周刊」創刊於1970年,相差26年。